據不完全統計,隨著廣東省近日公佈2014年企業工資指導線,截至10月9日,今年全國已有21個省份發佈了2014年企業工資指導線。值得註意的是,今年調整工資指導線的地區數量超過去年,但基準線平均為12.4%,漲幅較去年出現下調,其中,廣東基準線最低。
  工資指導線並不是最低工資一類的強制性指標,而是政府根據當年經濟發展調控目標,向企業發佈的年度工資增長水平的建議,可作為企業與職工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以及企業自身合理確定工資增長水平的參考依據。其實,工資指導線並不只具有“指導意義”,還具有揭示作用。由於是根據政府的經濟發展調控目標而制定,從工資指導線中就可以看出政府預測或根據其所有信息而推斷的經濟趨勢。
  今年的基準線平均漲幅較去年出現下調,與經濟下行不無關係。上半年的GDP增幅為7.4%,企業所得稅16253億元,同比增長8.6%,其中,工業企業所得稅4471億元,下降0.3%,趨勢性的實業停滯仍在繼續。而不少省份財政增長跌至個位數,甚至出現倒掛;稅收的增幅大減甚至下降,顯示著企業的艱難處境。在這樣的境況之中,中小企業遍佈的廣東提出最低的工資指導基準線,就不足為奇了。
  經濟狀況與企業處境以及雇員工資之間,是環環相扣的,經濟狀況不景氣,企業必然難為,而企業壓力大增利潤空間縮減必然希望壓縮包括人工在內的各種成本。同樣地,逆向的影響也是如此環環相扣,在我國的收入構成中,薪資是個人的最主要收入,當雇員工資因經濟下行帶來的企業壓力而減少,其實際購買力必然下降,消費直接受到影響,反過來又進一步拖累經濟。
  因此,根源依然在於解決經濟問題。實際上,今年以來,決策層已不斷推出不同政策以緩解經濟下行壓力,例如,通過SLF等工具進行“秘密Q E”的貨幣政策“微刺激”,對房地產調控政策鬆綁且央行一再對商行實行“窗口喊話”,以期再通過樓市拉動經濟,又如為企業融資難反覆研討,以及處於初始階段的新一輪國企改革等等。只是目前而言,貨幣政策的成效並不顯著,而決策層反覆強調“不要強刺激”,意味著不會推出如當年一般的大規模財政政策,況且,政府主導投資亦已是末路狂歡,難有作為。於是,深化體制改革釋放改革紅利,成為最有可能起效的優先之選,財稅改革亦被認為是深化體制改革的最佳切口。
  而具體到與個人“錢包”相關的工資問題上,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所副所長張車偉的建議是,“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應大力為企業減稅減負。”
  既然要讓大家的錢包鼓起來,為什麼不直接提高薪資?理由很簡單,如果是提高強制性最低工資,企業的日子已經不好過,用工成本再上升只會逼迫企業裁員,讓低工資的現狀變為失業的可能,容易弄巧反拙;如果只是降低個人所得稅,於工薪階層是杯水車薪,於政府是減少稅收收入卻無助於解決經濟問題,且目前個稅存在結構性問題,並非簡單降低稅率可以解決。而我國企業本處於重稅壓力之下,甚至有“民企不逃稅無法生存”的說法,對不合理稅制進行改革,大力為企業減稅減負,本就是在釋放企業活力,有助於經濟企穩複蘇;而企業減負後,亦有更多空間為雇員漲工資以提升其工作動力,雇員薪資的提升,在薪資為主要收入的社會中將會實質上提高購買力,從而推動消費,從另一層面刺激經濟增長。
  在實業停滯、經濟持續處於下行通道的當下,為企業減稅,不僅是為了工薪階層的個人“錢包”,亦是為了整體經濟複蘇與長遠發展,可謂一箭雙雕。減稅與否已幾無爭議,而如何減稅亟待提上議程。  (原標題:[社論]減稅減負,為經濟亦為個人“錢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q16dqnvk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